2003年以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开展“校社联建·春晖映晚晴”主题实践活动,长期组织党员义务照顾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学生党员的社会公德,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大学生党员关爱社会、关爱社区、关心群众的良好形象。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专门成立了“爱心接力”小组,每月组织学生党员到敬老院开展卫生大扫除,帮助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料理家务,和老人们交流谈心,让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增添了老人们生活的乐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敬老院有位年过九旬的孤寡老人曹淑芬,患有轻度的精神病,年老体弱,双腿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门窗长年紧闭,屋内空气非常污浊。学生党员们第一次见到老人时,屋里到处堆满了凌乱、破旧的脏衣服,满屋都是苍蝇,甚至老人干瘦的身上和脸上也爬满了苍蝇。学生党员们心里非常难过,当即分工全面打扫老人的房间卫生,彻底清洗和整理老人的脏衣服,给老人清洗身体,并把老人搀扶到院子里晒太阳,细心地为老人梳头。第二天学生党员们又自己出钱为老人购买了肥皂、消毒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具,为老人的房间进行彻底消毒,烧开水帮老人烫去衣物和被单上的跳蚤和虱子。在大家的努力下,老人的房间变得窗明几净,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衣服叠放得整整齐齐,老人拥有了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保证让曹淑芬老人得到长期、有效的照顾,党支部每隔一天就派一组党员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理发、端痰盂倒屎倒尿,细致入微地替老人考虑,各项工作毫不马虎。例如,冬天天气寒冷,学生党员们为了老人的取暖伤透了脑筋,用电热毯、电暖气担心老人不会使用而受伤,最后决定每天送一个热水袋到敬老院。再如,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多的关怀,大家非常细心地考虑怎样与老人交谈、沟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才能让老人接受、开心。在学生党员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下,老人从原来的害怕和抗拒,逐渐变得爱说爱笑起来,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和大家的感情越来越亲密,有时还会将手里仅有的几元钱硬塞给同学们作为报酬,同学们都婉言谢绝了。
在“爱心接力”活动的接替和传承中,老党员指导新党员、老生带动新生,四年来从未间断。在学生党员的带动下,学院“双学”小组的成员和其他普通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大学生们的行动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好评,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也积极参与其中,给予了敬老院的老人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学生党员们用自己无私的行动和真诚,搭建起了与老人沟通的桥梁,为老人晚年孤寂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在活动中,党员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付出的快乐,什么是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