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上着力,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上用功,形成了以学院党委为核心,教师立足岗位积极奉献的“创先争优”新局面。
一、坚持领导班子建设与服务师生相结合
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干部服务基层”等活动,学院党委坚持在理论武装、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上下工夫,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为“创先争优”活动和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坚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院始终坚持间周一次政治学习、党组织生活和不定期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在学理论、转观念、理思路、抓落实上下工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领导工作的本领,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
2、坚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打造团结型领导班子
围绕建立干部廉洁从政长效机制的目标,学院党委先后建立并完善了《院务公开实施办法》、《党务公开实施办法》、《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办法》、《院级科研奖励办法》、《团组织推优》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工作方案》,形成分工清晰、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局面;班子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和谐共振,有力提高了党委领导班子的运转水平。
3、坚持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打造务实型领导班子
学院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师生员工和教学科研一线,着力解决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基层党建及广大师生员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院领导在工作中走前列、作表率,努力服务师生员工、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4、坚持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打造示范型领导班子
为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谋划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学院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指导和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破解难题相结合
针对原有教师党支部以课程群为单位设置,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情况,新领导班子组建后,完善了党支部设置,建立了5个教职工党支部,按学科和行政管理群体设置;建立了10个学生党支部,研究生按年级建立,本科生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班班有党支部”。做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2011年,学院党委和08化学专业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教师党员和2名学生党员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许亮同志被授予贵州省直属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三、坚持师德师风教育与岗位奉献相结合
学院各教师党支部围绕“如何在教学岗位上创先争优”开展了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带头做好课堂教学、带头进行科学研究、带头做好考风建设、带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近两年,获本科教学质量奖和黄如论优秀教师奖的教师中党员占90%以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高,教师没有违反学校的教学纪律,更没有出现教学事故。
学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在支部中结对帮扶,指定名师、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在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学院有意识地把指导学生科研、竞赛的重担压在他们身上,以达到“服务他人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目标,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师队伍,学院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党员教师在大赛中表现出色,在群众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三等奖、第四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三等奖,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分获理科组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四、坚持科研创新与示范建设相结合
学院党委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帮助教师协调联系科研合作企业,定期公布教师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1年,学院申请项目共31人次,获批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1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贵阳市科技局重大专项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学院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项目经费达400多万元,荣获学校科研工作“希望之星”称号。此外,我院教师制作的课件《有机人名反应多媒体辅助学习软件》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荣获高等教育组三等奖。
学院党委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打造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促进学院走一条高效、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教师党员扎实工作、积极奉献、创造业绩,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充分展现着党员在“创先争优”中的风采。
化材学院党委将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学院创先争优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