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是建党九十二周年纪念日。同日,为更好地开展好本学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工作,学院党委成立了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党支部成员共8人,由指导教师李梅担任支部书记。短短的十天内,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带领全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打造了四个“精品工程”:一是调研维修——工业调研及义务家电维修工程;二是教育帮扶——支教及夏令营工程;三是党建交流宣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调动当地老党员进行党建交流;四是走村串寨,宣讲惠农政策。
——企业调研 增进素养。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在育人、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临时党支部组建了“企调组”开展大学生“下工厂”实践调研活动,让大学生关注工业企业、城市建设的发展,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大学生在工厂中参与生产与劳动,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增进大学生同普通劳动者的感情。调研期间,学生党员黄明鹏带领服务队员在丹寨县金钟工业区内的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九鼎车辆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企业调研和见习。全队6人在“粗装组”、“喷涂组”、“刮瓦组”、“铲花组”、“精装组”等岗位进行了实际生产实习和调研,在“龙门车工组”、“龙门刨床组”、“热处理组”等岗位进行了参观实习。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认识实习使我们对机械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行业的变化,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我们由理论联系到实践的能力,同时思维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理论是从实际出发而来,又服务与实际,两者不可分割,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坚守这一原则。这样,我们所学的知识才能够灵活的被我们运用。”

——学以致用 义务维修。家电义务维修作为我院传统的学生活动品牌,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年的三下乡活动前,负责该项活动的学生早早就投入到了三下乡的准备中。首先,他们在一起互相交换了平时维修的经验,然后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维修的资料一起讨论学习。之后根据以往维修的经验列出了所需购买的零件清单并在去之前买好了零件。到扬武镇后,这帮小伙子在学生党员田宇的带领下等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维修活动中,九天时间里共收到了待修电器136件,最后修复115件,修复率为84.6%。活动结束后大家虽然很累,但却充满了成就感。

——大爱无私 教育帮扶。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通过组建“夏令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分类,通过年龄上的划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支教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中共报名登记学生96人,他们分别来自扬武镇不同的乡村。在小班开设了趣味英语,中班开设了电影教程,大班开设了“朗诵、演讲”课业指导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最后的文艺汇演上,夏令营各班分别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小班充满童真的《可爱颂》;中班励志感人的《隐形的翅膀》;大班独具苗族色彩的《挺拔的香樟》,精彩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学生党员钱来东同学作为支教组组长在活动结束后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说短短的十天内,我们的队员已经和这些可爱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如学校校长所说的那句话:“一次丹寨行,一生丹寨情”,是的,我们还会再来的!

——走村窜寨 政策宣讲。黔东南州丹寨县扬武镇共有20个村,2013“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走访了牛棚村、排莫村、排倒村、朱砂村、龙泉镇龙泉山等地。“走村串寨、政策宣讲”组的主要工作是走访村民,看望老党员,做调研问卷,做宣传,了解民族风俗,及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乡民的生活,走访各个村开展宣讲,向广大群众传播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理念,并将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调查研究的过程亲身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理论。
席慕容有首小诗这样写道:“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我的双眼保持着眺望,我的双耳仔细聆听,唯恐疏忽错过,后来才发现,那些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是的,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保障下,三下乡全体队员团结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形成了《丹寨县扬武镇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党建交流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扬武镇文化调研报告》等调研材料,活动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