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论坛>>正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1年11月03日 11:12  点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何毅亭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胜利发展到出现严重挫折乃至跌入低潮的历史过程表明:第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走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这从社会主义各国来说,就是建设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就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两次伟大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伟大革命的任务,是把鸦片战争以后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伴随着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产生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第二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产生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概括地说就是,两次伟大革命孕育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两个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我们党以往思想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建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宝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思想保证和制度基础。十七大报告说,“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里讲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既继承又发展、既坚持又创新的关系,讲的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它们都有其产生的时代条件、时代依据、时代需要和时代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十六大以后又得到了新的丰富。这前后近30年的时间,是整个世界发生大变动大调整的时期,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挫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改革调整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思想上没有新的解放不行,实践上没有新的创造不行,理论上没有新的发展也不行。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我们党为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理论思考。
如果说深刻变化的当今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那么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则是这一理论体系产生的现实土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3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也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高度弘扬。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是中国人民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潮流的前面,热情支持、鼓励、保护、引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深刻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从中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具有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的显著特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艰巨性、开创性、丰富性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特性的能动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曲折,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经历了失误和挫折,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我们党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进行正确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上升为理论。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营养。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二)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七)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八)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九)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十)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十一)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十二)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十三)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十四)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主线是改革开放、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问题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先说解放思想这个精髓。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一以贯之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中的精髓。总结新时期29年,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首要问题的探索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解放思想为条件为前提为基础的。正是依靠和运用解放思想这个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总结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把握了解放思想这个精髓,就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上把握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把握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再说改革开放这条主线。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主线。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改革开放称作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指出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指出“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拓、展开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逐步形成、拓展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号角越吹越响亮的胜利进军中高高飘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本动力仍然在改革开放。十七大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把改革开放的号角更加响亮地吹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高地举起来,这不仅对于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说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强调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还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既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归结起来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正是通过发展这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缺少了关于发展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立论支撑和理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除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下面说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强调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历来是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认识、来谋划,都一以贯之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围绕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要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等。所有这些,根本着眼点都是要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围绕这个布局提出了六项任务。认真落实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将使我们党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关于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指导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集中反映了这个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根本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就在于它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再造辉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始阶段、需要经历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漫长历史进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属于一个大的理论范畴,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静态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辐射力,内容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理论空间十分广阔;从动态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完善的。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