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安徽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产生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处于大变动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主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形成和发展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不断解决时代课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展开。党的十二大开幕词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的。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执笔:汪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