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论坛>>正文

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011年11月03日 12:24  点击:[]

吉林大学是由六所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重点综合大学。合校五年多来,学校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强党校建设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校充分发挥阵地、熔炉作用,在学校融合、稳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仅就我校干部培训工作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干部培训工作是高校党校培训的重点工作,要想使干部培训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着重在处级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规范性上下功夫。 
 
一、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教育内容要体现针对性。 
 
1、针对六校合一的校情进行培训。 
吉林大学的发展定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吉大建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实现实质性融合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融合说到底是人心的融合,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同志在每一期处级干部培训班上都强调建立“和谐吉大”,强调利用原六校文化积淀中和衷共济的良好底蕴,促进学校的团结与稳定。与未合校的学校相比不同之处,我们在办班(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都是脱产封闭式培训)分组、分寝室时,有意识地打乱校区。要求每位学员佩戴专门制做的胸牌。通过学习与培训,逐步消除了校区情结,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学校的实质性融合,吉大从合校到现在,已基本实现了合并到实质融合的转变。 
 
2、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行研讨 
合校以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学校党委都要举办全校正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研讨班。针对学校今年重点工作,即将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进行研讨。如:2002年就学院院系整合、学科调整进行研讨,2003年就学校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进行研讨;2004年,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和研讨学校新一轮改革方案;2005年针对人才强校、学科兴校进行研讨,特别对吉林大学2005——2010年发展纲要进行重点研讨,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收集了大量富有建设性、开拓性的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学校和一些大政方针就是在研讨之后正式出台,促进了学校的协调发展。 
 
3、针对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培训 
合并后的吉大规模大(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之中)。校区分散,办学成本大大增加,学校整体财务压力非常沉重。对于家大业大的学校来讲,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党委通过认真调研发现,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为此,举办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学员向全校发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倡议书,经过调研,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意见》文件。 
 
4、针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培训
合校后,在新吉大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后,为了充分发挥党委(总支、直属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举办了全校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党建研讨班(在北戴河),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党委《关于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的出台,组织书记们进行学习、调研,书记们对这种培训表示充分的肯定,感觉收获很大。 
 
5、针对新上岗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 
去年年底,我校进行了治理结构改革,在合校后新一轮处级领导干部上岗后,有60余名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有的还是重要的领导岗位。为了使这批年轻干部迅速适应角色变化,不负重托,举办了新上岗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校长、书记亲临培训班做报告,本期班安排的报告基本都是厅级以上做的报告,针对性强,效果非常好。 
下一步,学校党委已制定了处级培训计划,准备对全校处级进行出国培训,地点选在新加坡。每期选派20人左右。 
 
二、处级领导干部培训要体现实效性 
 
处级领导干部培训是否取得成效,是衡量党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实效性直接制约着高校党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向培训要实效的探索中,我们尝试着在教育方法上采取的做法是: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在党校教育过程中,刻意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每一期培训都注重使培训立题切合实际,在安排课程时,都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引导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紧密联系学校工作的实际,联系本部的工作的实际,联系自身的实际。要求处级干部学员结合培训立题,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最终要形成调研成果。在党校学习结业后,提交一份提案或例案。因为处级干部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提交的案例,我们都要经过严格编审汇集成集,提交给学校党委,发至每位校领导,这样,处级干部也非常重视,在党校期间,必须努力学习,联系实际,深入调研,最终形成凝聚自己心血、智慧的联系实际的提案和例案。目前,我们已经结集编印。计划在处级干部轮训结束后,择优公开出版一本《高校管理提案、案例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写案例,处级干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学习实效。 
 
(二)主体班教学与课程班教学相结合 
为了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更有效地落实《吉林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培训规则》,学校党委决定对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实施“361”工程(三年内对全校600多名处级干部普遍轮训一次)说明,不含我们前面提到的研讨班。军需大学并入学校后,从今年5月开始,处级干部开始接受培训,处级干部达到700人。党校把“361”工程的实施落实到主体班教学当中,通过常规的培训方式,经过主体班对全校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全面、系统地培训。与此同时,党委还决定实施“511”工程,(即五年内对全校处级领导干部每年开设一门课程)。“511”工程的实施纳入课程班教学秩序当中,每门课程安排5-6讲,每讲4个学时。去年是“511”工程实施第一年,开设的第一门课程《现代领导科学》,反馈良好,今年正进行第二门课程,依法治校专题讲座。由于我们聘请的教师是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校内知名专家学者,甚至大师学者,所以,无论是主体班还是课程班教学,都受到处级干部的认同和欢迎,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校副校长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