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回顾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事在人为,人在精神。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对于引领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凝心聚力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宗旨观念:带着责任帮民富,带着感情解民忧。近年来,我们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求每一名干部都要解决好“为什么当干部”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大家认识到,组织给了我们岗位,我们就要承担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就要做到“发展见实效,百姓得实惠”。一是突出工业强市,全力促进群众收入增长。去年全市工业投入突破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在苏北县市中保持领先。二是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村庄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群众生活环境明显优化。三是突出为民惠民,每年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全力帮扶困难群体,城乡低保、农村公路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工作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
倡导进取意识: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精神。基础条件薄弱,不是发展落后的理由。我们在工作中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激发“困难面前逞英雄”的豪情。每年初的三级干部大会,是全市工作的总结部署会,更是比学赶超的誓师会。各镇和市直各部门负责人逐个发言,找准赶超对象,确定发展目标,讲清工作思路,并向全市公布,年终对照检查考核。有了这种氛围,全市广大干部奋勇争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去年,在徐州市114个镇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我市24个镇有22个位次前移,其中运河、官湖两镇位列前三名,入选全国“千强镇”。
改进干部作风: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以前,布置安排工作,谈客观条件的多,谈困难制约的多;现在,围绕发展富民,全市上下“一声号令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展现出奋发有为、勇往直前的激情。各级干部受累不叫苦,攻坚不畏难。城建干部提出,“两天当成一天干,夜里当成白天干”,城建重点工程都是提前完成任务。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负责招商的干部创新工作思路,开拓发展空间,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去年我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0亿元,不但在苏北领先,而且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受到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明确用人导向:以发展定进退,凭实绩用干部。我们明确提出,“创业有为、创新有成、创优有功的坚决用起来,有位无为的坚决调出来,作风不实、怕苦畏难的坚决撤下来”。对各单位报批的年轻后备干部,我们都安排到基层一线或中心工作的岗位上锻炼,做到“想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给职位”。近几年,我们组织了“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富民抓民营”、“百名干部挂职浙江”等系列活动,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对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我们明确规定,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当年无权向市委推荐干部,单位负责人当年不得提拔重用,并在三级干部大会上领黄牌。对各镇实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提出“无实绩就无实职,不进位就让位”,年度综合考核列后两位镇的党政主要领导要调整岗位。同时,市委也尽可能搭建重立业、建新功的平台,只要工作出色照样可以重新重用,从而保证了干部队伍持续的积极性。
健全督查制度: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落不实的事。我们以督人查事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如,我们把传统的干部年终考核变为日常绩效考核,重点是中心工作的进度与质量,日常工作的表现和成效,引导干部从“谋人”转向“谋事”。再如,我们规定凡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城建项目,开工前要公示,向社会讲清投资主体、责任单位、项目内容和工期安排;项目建设中,由重点工程督查组跟踪调度,每月公布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每个季度,市委、市政府组织集中观摩,对进度、质量、科技含量等情况综合打分,排名情况向社会公布。这些做法从根本上防止了项目建设的弄虚作假。
(作者系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