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论坛>>正文

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

2013年09月16日 11:43  点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重大命题,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此又作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并强调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既是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一个目标取向,也是一个实践过程。

  一、以科学的理念来谋划组织工作

  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必须树立和强化科学的工作理念。一要强化“服务组工”的理念。党的组织路线历来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近年来,我们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观等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围绕推进阶段性中心工作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等工作。增强组织工作的服务性,必须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空间去谋划组织工作,把服务大局的力度和效果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二要强化“人文组工”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既要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也要作为组织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要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珍惜民力,工作成效要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要坚持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组织部长下基层”等活动,密切组织工作与基层、与群众的联系。三要强化“阳光组工”的理念。要建设更加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都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群众,通过打造阳光组工,释放组织工作活力。去年以来,我们推行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信息发布,增进了社会对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的了解,以开放度增加了公信度。四要强化“创新组工”的理念。海尔掌门人张瑞敏认为,“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的墙都是门。”目前影响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问题,比如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畅、干部能上不能下,民主推荐中反映民意不够与民意失真同时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解决之道在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

  二、以科学的内容来定位组织工作

  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讲话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对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内容。一要提高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以理论武装为首位,有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实施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计划,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要推进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发掘使用好地方资源,探索深化党性教育、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统筹性。二要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我们在民主选人、公开选人、竞争选人、择优选人上进行了探索创新,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2007年以来,市委拿出14个县处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国、全市进行公开选拔,2008年首次公推公选正县级领导干部,2009年以来从高校定向选拔了16名专业领导人才来我市挂任县处级领导职务。选人用人的科学化,就是要遵循党的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规律,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要牢固树立“引进资金不如引进人才”的理念,落实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完善选才聚才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化“凭德才用干部、为发展配班子、靠公论选干部”的导向。要按照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的要求,继续把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在“赛场”上比德才、比实绩、比口碑;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制度,更好地把政治品质好、道德品质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选拔和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形成干部在一线成长、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发现的良好导向。三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按照“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础职责”的要求,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创先争优的经常性机制,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深化“百个机关联百村、百个机关事业单位联百居、百个单位联百企”的“三百工程”,扎实开展“一米阳光·社区先锋”党员志愿服务工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以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为目标,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当前,要充分重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抓好党组织组建、党的工作覆盖、党务人才队伍建设、示范点建设,着力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四要提高组织工作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我们注重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起涵盖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和遵循组织工作规律的过程。要坚持整体谋划、科学设计,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意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加大组织工作制度创新力度。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既要加强实体性制度,也要重视程序性制度;既要务实管用,也要简便易行,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加强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组织工作议事决策、沟通协调、责任落实、效能评价、奖惩激励等机制。

  三、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桥”和“船”。组织工作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既要发扬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借鉴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使组织工作具有时代性、富于科学性、体现创造性。一要坚持统筹协调。组织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组织工作的“主业”是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工作的根本方法只能是统筹协调。实践证明,抓重点、带一般的工作方法,是全盘推进组织工作的有效方法。坚持统筹协调,就是要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既要抓住影响组织工作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在每项工作中抓住重点,“弹好钢琴”。二要加强项目管理。推行项目化管理,是组织工作中引入经济管理办法的有益尝试。2009年来,针对困扰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市分两批确立了20多个创新项目,“一个创新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取得了一定突破。要积极探索组织工作更加切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更加符合社会管理规律的有效办法,既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又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形成推进组织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要运用科技手段。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如,办好党建网络,探索开展“网络党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网络举报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强化干部选用和监督管理。四要培育组工文化。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的“精、气、神”。长期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形成了“对党忠诚、政治坚定、公道正派、甘为人梯、求实创新、清正廉洁”的优秀组工文化。组织部门是党员、干部和人才之家,组工文化承载着“化己”与“化人”的双向功能。各级组工干部要围绕“让党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当好组工文化的承载者和传导者。在“化己”方面,要做到以德立身,以才立身,以业立身,以先进的组工文化凝聚思想、坚守信念、提振动力、激励情感、规范行为。在“化人”方面,组工干部要通过组工价值和观念体系的传导与共享,影响他人,激励他人,带动他人,使组工文化被所有党员干部乃至整个社会所接受。(作者胡邦明,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