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上来看,所谓的礼尚往来,出自于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一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在倡导一种邻里相亲、守望相助、注重情意的淳朴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团结和社会和谐等方面,有其正面意义。但亦有上述弊端。故必须对“礼尚往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追问: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礼”?什么是真正的“礼尚往来”?
版权所有: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地址:贵阳市宝山北路180号,电话:0851-83227026,83227027 邮编:550001
总访问量 760615 人次,今日访问 00565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