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群众路线专网>>基层快讯>>正文

“接地气”的便民组织——求是学院学生事务中心

2014年04月16日 15:22 刘美伶 点击:[]

作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全国百强独立学院”的求是学院,通过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社会上已获得普遍认可。

在结合学院综合优势的前提下,学院以“学生事务管理”为课题,成功申报“贵州师范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基地”。4月3日,在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度学生工作会上正式获得授牌,旨在通过基地的建设,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生工作总体水平,实现学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求是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针对师生反映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力量制定整改方案,并予以实施。该基地的建设便是建章立制的表现之一。

本基地由学院党委书记战勇、院长张静任主任,建设所涉及的内容从学院层面顶层设计,以学生工作部为实施主体,涉及学生事务教师队伍70余人,学生干部队伍300余人,面向13个系开展,覆盖学生12000余人。主要负责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证件挂失与补办、寝室维护等日常事务,是一个“接地气”的便民组织,广受师生好评。

据学生工作部部长齐松介绍,学院建设的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基地是在去年10月着手筹建的,提出的以“队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的模式,以学生干部自主运行“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在贵州省尚属首例。他表示,该基地顺利立项建设之后,希望能发挥在贵州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排头兵”、“探路者”的作用。通过本基地的建设,逐步提升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实现“以学促教、分类培养、分层教育、凝练特色”的“十六字”学生工作理念,实现四大目标任务,一是规范一系列学生事务服务内容,二是打造两支专业化工作队伍,三是建设一批管理服务平台,四是形成一系列理论研究、实践成果。经过这四个方面的建设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

求是学院当前正以学生事物管理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在适当范围内探索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试点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导师”机制。在管理制度人性化、合理化、可持续化的基础上,尝试“柔性管理”的机制,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学生事物管理创新基地应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实现个性化管理。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种合作、协商的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