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既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我校党委一贯重视把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入党,始终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列为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积极引导、精心培养、全面考察、保证质量、坚持标准、及时吸收、严格要求、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保证了我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随着扩招而稳步推进。近三年来,全校共发展学生党员1189人(其中,本科生1121人,研究生68人)。2003年7月底,全校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8.0%(其中,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总数的53%,毕业生党员占毕业生总数的18.1%。)。基本实现了我校提出的“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班班有党支部的目标。”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不断探索生动活泼的培养教育体系
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组织的引导作用、党员的表率作用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一年级重点抓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二、三年级重点抓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四年级重点抓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培养教育思路,形成了“三级培训、三层教育、三面推进”的培养教育体系。
(一)明确职责,分级实施,抓好三级培训
为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培养教育效果,我校逐步建立了分级培训的教育模式。一是充分发挥班“双学”小组的作用,加强对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入党热情。二是发挥院(系)党总支的作用,把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要求各学院在每学年完成不少于10次系列党课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实践锻炼,通过不断给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压担子、组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三是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不断升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理想。重点培训拟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三级培训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上下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培养教育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了培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培养教育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区分对象,抓好三个层次的教育
我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对递交入党申请书前的积极分子进行“三情”教育。新生刚进校,就在所在班级成立 “双学”小组,开展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主题的理论学习和“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升华学生对党的感情和强化学生追求进步的激情。全校现共成立“双学”小组151个,参加“双学”成员达913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二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开展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为主题的理论教育和“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党员条件和义务,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三是对党员积极开展“增强党性锻炼,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的理论教育和“我为党旗添光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全校共开展学生党员系列党课达380余次,参加的学生党员人数达19800余人次。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延伸到校园、公寓和社会。如,在每年的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中,学生党员参与率达70%以上,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广泛受到社会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好评。理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自1997年以来,坚持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救助孤儿”、“滴水爱心”等社会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美术学院、理学院在校内开展的党员责任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分层次教育机制的形成,使我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形成了重点对象重点培养、广大青年全面培养和点面结合、全面提高的生动活泼局面。
(三)、规范内容、注重实效,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
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把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在理论教育内容上,重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性教育,不断充实新内容,加强专业知识、形势教育的渗透,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成长需要的内容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一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在教育形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丰富的理论内涵富于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各学院把学习十六大、新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知识抢答赛、演讲比赛、读书比赛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为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今年我们开展了学生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列专题讲座,聘请校内有关专家进行讲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三是在教育手段上,积极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重视多媒体课件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党建网络的建设。2002年以来,党校党课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二、程序规范、标准严格、措施有力,不断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校提出“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基本思路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四早”(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为基础,以“四严格”(严格教育、严格考察、严格审查、严格审批)为基本原则,以“四项制度”(培养联系人制度、团组织推优制度、两级审查三级把关<组织部、党总支两级审查,党委、组织部、党总支三级把关>”、学习考核制度)为基本保障,以“四公开”(发展程序公开、发展对象公开、考察方式公开、审批结果公开)为基本要求的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新机制。努力在“及”、“勤”、“优”、“全”、“细”、“严”六个字上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一是建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讲一个“及”字。近年来,我们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及时措施。新生一进校,就以班为单位及时组织“双学”小组,把广大青年学生纳入教育培养的范围。并加强对“双学”小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定期开展“双学”活动。二是培养教育讲一个“勤”字。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积极培养,主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团组织推荐讲一个“优”字。一方面要求团组织及时将表现突出、作用明显的优秀团员青年向党组织推荐,吸收进党组织;另一方面要求团组织加强对申请入党的团员青年积极培养,当好助手。四是考察了解讲一个“全”字。对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考察,在对其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及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考察,广泛听取意见,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五是审查程序讲一个“细”字。一方面对发展对象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看其入党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另一方面还要对入党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看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六、审批预备党员讲一个“严”字。党委审批吸收预备党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审查、严格把关。严格坚持 “四不发展”(条件不成熟不发展、材料不齐不发展、程序不符不发展、未经审查不发展)。
三、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拓展空间,不断构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新平台
(一)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夯实学生党员发展的组织基础
科学设置学生党支部,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校积极实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一是根据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生的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年级特点,本着有利于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开展工作的原则,本科生低年级以年级设置党支部、高年级以班级设置党支部。研究生党员人数较少的与本科生联合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多的以学院单独成立研究生党支部。成教生党员人数较多的单独成立成教生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少的与普通的本科生联合成立党支部。现全校共成立学生党支部31个,(其中研究生党支部7个,本科生党支部21个,成教生党支部3个),基本实现了高年级班班建有党支部的目标。二是对学生支部书记的配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老师党员担任。三是设立学生党员活动室,2002年开始,各学院党总支开始筹建学生党员活动室,并将有关制度逐步上墙。
(二)加强“三进”工作,延伸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内涵
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三进”(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是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为了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与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发展党员工作的育人功能,拓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内涵,我校提出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以“三进”为载体,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的“三进四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在学生公寓建立党小组,不断延伸学生党建的功能。如历史与政治学院、文学院等先后根据学生党员在公寓的分布情况,成立了党小组,党小组在公寓除开展党内活动外,还协助学院、宿管中心加强公寓的日常管理等。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为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思路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契机,加快学生党建网络的建设。三是充分发挥社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校现共有学生社团28个,学生人数达3000余人,学生党员大多在学生社团中承担主要工作。多年来,我们把学生社团作为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保证了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团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形成相互协调的学生党建工作网络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一是积极探索建设一支学院党总支专兼结合的组织员队伍。在组织部配备专职组织员的同时,1999年起在学院(系)开始实行组织员制度的试点,发挥了组织员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任职资格和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重视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业务素质,妥善解决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待遇。形成了学生党支部书记思想上安心,工作上尽心、领导放心的工作局面。三是积极探索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校党委把政治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的三大优势:贴近学生,便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了解学生,便于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优势;管理学生,便于发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学生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优势。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构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本保障。我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中,注重制度建设,1997年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制定了《贵州师范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须知(试行)》,对发展学生党员的程序及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并在此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培养联系人制度。要求学生党支部在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两周内,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协助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二是团组织推优制度。对要求入党的学生团员青年,在列为发展对象时,由所在的团组织在广泛征求团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书面推荐意见,报团总支审查后送党支部。三是公示制度。我校在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四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制定了《贵州师范大学关于发展学生党员公示制的办法(试行)》,对党总支审查确定的发展对象、党委审批吸收的预备党员和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前必须经所在党总支进行“三公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保证作用。四是民主评议制度。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党总支、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