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特色专栏>>正文

两岗三帮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2011年11月02日 16:37  点击:[]

 

两岗三帮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对每一位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的具体要求。我校党委始终坚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两岗三帮”为载体,形成了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开展党员义务服务岗。各党总支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校园,分别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岗等,组织广大党员为师生员工开展义务服务。如地生学院的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开展的党员考研咨询活动,每学期组织党员在全校范围内为本科生开展考研咨询和辅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长期坚持组织党员利用周末为师生员工义务维修家电,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数计学院党总支开展的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生支部共建活动,通过研究生支部带动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积极引导本科生不断追求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设立党员监督岗。通过建立党员监督岗,使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是密切党群关系,督促党员切实履行义务、自觉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保证。各学院通过在教室、公寓等公共场所设党员监督岗,把党员的照片、基本情况向群众进行公布,自觉把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如历史与政治学院党总支除在教室设立党员监督岗外,还在学生公寓将党员的基本情况、党员在公寓的职责和要求向同学公布,并由党外的学生组成党员监督员,定期向党总支汇报党员在公寓的表现情况,使群众对党员的监督形成了制度。美术学院党总支在学生公寓有党员的宿舍都设立党员监督岗,进一步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图书馆长期坚持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带动和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好评。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一助一”活动。学校党委在全校建立了党员联系制度。按照一名党委成员联系2-3个党总支,一名党总支成员联系2-4个党支部、一名党员联系一个对象的要求,在全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员联系群众活动。通过结对子,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学习帮扶、思想帮扶、困难帮扶等,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学生积极追求进步,健康成长,立志成才。现全校共结成帮扶对子1000多个。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成立党员爱心助学基金。校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穷而失学”的精神,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牵头建立了贵州师范大学党员爱心助学基金,资助学校部分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进步,自强不息,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每年七.一前夕学校党委在全校党员中组织一次募捐活动,根据捐款的多少确定当年资助的人数,受捐者每月可获得200元的捐款。从2005年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两次募捐活动,共募集奖金近20万元,目前,已资助兑现贫困学生33名,资助金额累计7万元。

帮助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利用自身优势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一是深入农村,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党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宣讲法律、计划生育、环保和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等活动。如机电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长期与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乡党委开展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要内容“共建共育”活动,通过为乡党委开展电脑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实践平台,达到了共建双赢的效果。

二是扶贫帮困,走进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科技知识宣传、等活动。如法学院与理学院长期坚持与普陀社区开展的“教育帮扶进社区”活动,积极为社区贫困家庭的子女义务上家教,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体育学院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与黔东办事处开展的便民健身服务活动,受到大家欢迎。

三是贫困帮扶。积极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为贫困地区开展捐助活动。近三年来,先后开展了三次全校性的捐赠活动。仅2006就向贵州石阡县捐赠了近20万元的物资。在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2006年江苏电力系统对贵州省贞丰县坡帽小学的226名贫困生进行了一次性资助,一次性资助金额达40余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外部长期坚持组织党员教师捐款捐物,资学校的贫困学生,为学生家长排扰解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