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特色专栏>>正文

创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2013年04月03日 08:55 求是学院体育系学生党支部 点击:[]

求是学院体育系现有学生633名,其中,有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51名,入党积极分子377名,按年级和专业设有学生党支部3个。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体育系各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分析问题症结,推动制度创新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入党动机泛化、入党考察条件的单一、制度建立和执行力度不够,加上求是学院人少事多,各支部书记工作繁杂、精力有限等,致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前”教育培养不太理想。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院党委的指导下,体育系学生党支部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量化测评制度》,即要求推优入党除了要符合党章的规定,突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之外,还要把综合素质作为重要考察内容。要满足:学业成绩优良;担任过学院早操教练;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寝室卫生干净整洁;体育达标成绩良好等五个条件。

量化测评分数由学业成绩和平时表现两部分构成,总分100分。学业成绩为40分,用学科考试平均成绩×40%。平时表现为60分,计算方法如下:

(一)早操教练情况(15分)。担任早操教练满一学期计10分,获评为优秀等次计15分,有请假、缺旷及其他不良情形酌情扣1-5分。

(二)志愿服务情况(20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满30小时计10分,以后每增加10小时增计2分,直至获满分。

(三)寝室卫生情况(15分)。所在寝室卫生整洁,评比合格计10分、良好计12分、优秀计15分。

(四)体育达标情况(10分)。根据测试成绩折算,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等级者计10分。

二、周密组织部署,狠抓制度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分组,全程考察。将支部党员分成25个组,依据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原则,把入党积极分子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长由正式党员担任并负责考察本小组各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

(二)定期考核,公示结果。各小组按照量化测评指标的计分办法,每月进行一次核算和公示。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增强为院系、班级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监督,公正公平。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监督小组,力求公正、公平,并负责解决在测评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四)形成档案,资料详实。各小组将量化测评结果记录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记录表并装入其培养档案中,与思想汇报等形成更加详实完整的党员发展材料。

三、实现四个转变,凸显工作实效

(一)量化测评使支部工作实现了由虚向实的转变。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管理由过去简单的思想汇报和培养谈话等“虚”评价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性强的“实”评价。

(二)量化测评使支部工作实现了由软向硬的转变。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管理由过去搀杂个人情感等因素的“软”评价变为考核分数的“硬”评价。

(三)量化测评使支部工作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化、常态化的转变。实施量化测评后,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参加早操教练和其他志愿活动,参加了多少活动,效果怎样等都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更能调动入党积极分子服务“魅力求是、金牌体育”的积极性。

(四)量化测评使支部工作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实施量化测评后,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标准、内容、分值、方式等都由各支部根据实际制定,实现学生管理与党员发展的“两不误,双促进”,各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

总之,实施量化测评制度以来,体育系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提升明显,有近百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遴选担任了早操教练和体育自主锻炼助教;每月志愿服务时数超过10个小时的入党积极分子比例逐步提升;唐正强、杨振兴、彭雅兰等同学荣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称号;2010级体育教育(1)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2009级党支部荣获“2012年校级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