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记者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增强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党委宣传部党支部抓住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契机,通过建立学生记者团工作党支部,把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为优秀新闻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舞台,促进了学校媒体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抓结对,相互交流促提高
工作党支部成立后,宣传部党支部与工作党支部结成对子,形成共建。一是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结对子。学生记者党员全程参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教职工党员作为指导老师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使其在新闻实践中尽快得到提高。二是将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结成对子,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各种活动,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参加到工作党支部建设与新闻业务工作中。
二、抓制度,规范管理提效率
制度是一个支部运行的基础。工作党支部把健全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放在了首要位置。逐步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等,逐步规范了学生记者团章程、档案管理制度、采访制度、奖惩条例等各项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抓学习,加强培训促业务
一是加强基础培训。每年都邀请校内新闻方面的教授专家和校外新闻媒体名编辑、名记者前来讲学,对学生记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础培训。二是实行“老带新”。即一个业务骨干党员对口联系一个新记者,共同完成采访任务。三是实施“读报抄网”制。“读报”即每个学生记者党员每周要读一份报纸,并对其进行修改校对,“抄网”即每个学生记者党员每周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摘抄一篇新闻、通讯、评论稿件,使其在“读报抄网”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四是实行“学生助编”制。从学生记者党员的中选拔可造之才,充实编辑力量,作为学生助编,进一步对其加强新闻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
四、抓文化,营造氛围聚能量
工作党支部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支部文化。一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官方微博、记者团网站等,通过这些平台相互联络感情,交流心得。二是凝练出了自己的团歌、团训和团徽,召开记者大会或举行活动前,大家共唱团歌,相互激励。三是制作了自己的工作制服,增强了个体对记者团团队这个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五、抓载体,搭建平台升能力
一是以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为载体。比如,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记者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泛交流和讨论,并结合这些主题进行专题策划,做出专版文章。二是以校外媒体为载体,加强学生记者培养。利用寒暑假,工作党支部推选优秀学生记者党员到贵州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等省内各大媒体中实习、见习,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六、抓典型,示范带动重引领
一是打造校园名记者。例如留出报纸的版面,让学生记者中的业务骨干发表自己的文字或图片专版,以鼓励记者。二是推选优秀学生宣传思想工作者。通过详细的积分制度,奖优罚劣,推选出优秀学生记者,报校党委直接表彰,树立榜样。三是评选“校报十大好新闻”,激发广大师生和学生记者投稿的热情。四是设立“学习进步奖”、“金点子”奖、“优秀小组”奖等各种奖项,鼓励学生记者多出佳品。
近年来,通过结对共建实践,学生记者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30余人次在贵州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组织的“好新闻”评选中获得大奖;20余名学生记者到新华社贵州分社、人民网、《南方周末》、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贵阳电视台等多家知名媒体任职;校园电视记者摄制的纪录片《肩膀》、《最后的枪手部落》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视艺术节电视专题类三等奖。校园媒体质量稳步提升。校报由半月报变为周报,实现了质与量的大跨越;贵州师范大学电视台成为全省高校第一家;校园网络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宣传部党支部荣获省直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