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提效能 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对照“三型”党支部创建的任务要求,选着力点、找切入点、抓结合点,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在学生关心、热心、烦心的问题上下功夫,在教职工能做、愿做、善做的事情上做文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调整焦距、聚准焦点,为广大学生把好脉
“开门搞活动、出门听意见、抬头找差距、低头办实事”是学院党委转变作风提效能、创先争优促发展的实际举措和生动写照。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学院党委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生“关心、热心、烦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把服务型教职工党支部创建工作聚焦到“育人”上来,把教工党员的关注焦点引导到学生上来,针对花溪校区过渡时期学生思想波动明显、大一新生归属感不强、专业认知不清等特点,学院秉承“硬件不足、软件来补”的原则,潜下心来思考、俯下身子服务,按照“学院党委牵头、教职工党支部领头、教职工党员带头”的思路,深入校区、深入课堂、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对问题找准源,为学生把好脉,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一是学院党委委员带头,按照值班安排,同广大教职工党员一起,走进校区,与广大学生进行交流;走进课堂,随堂了解学生出勤、上课纪律等情况,邀请老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课后及时进行指导,加强与授课教师交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院院风、学风、班风建设;走进学生宿舍,分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喜悦、帮助记录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他们安心学习解除后顾之忧;走进学生,与他们畅谈学习心得,帮助他们理清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热情。二是挂牌开展花溪校区“专家教授接待日”活动,以党委委员和教工党员为主体,与学科专家一道,定期定点接待来访学生,做好记录、做好解释、做好疏导。学院党政领导定期查阅接待记录,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力争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答复率达到100%。三是探索性施行“导师制”和“兼职班主任”制度,聘请青年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品德树立、学科认知、生活辅导、职业规划、班风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进一步拉伸了服务的深度,拓展了服务的宽度。

图为安裕伦院长参加“专家教授接待日”活动
当前,学院花溪校区学生思想稳定、学习刻苦、生活安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热情高涨。班级和个人多次在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夺魁。学院按照路径再规划、方法再创新、作风再转变的要求,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二、同行示范、凝心聚力,为教工党员引好路
服务型教职工党支部的创建,必须在遵循工作规律的前提下,认真挖掘教师“能做、愿做、善做”的事情;工作作风的转变、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在党员自身优势和专业素养之间找到“结合点”,才能有“生长点”。“打铁还需本身硬”。为此,学院党委创新工作思路,放大示范效应,不断强化教职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思想政治觉悟和奉献服务意识,增强党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牵头制订了“教学示范星、科研示范星、服务示范星评比”制度,连续两年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营造了创先争优、增比进位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评选先进,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服务意识明显的教职工党员队伍。二是指导教职工党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党员带头开展“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说好课、评好课”的“五好课”活动,增进教法沟通、加强互帮互助;鼓励党员教师上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剖析自身优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学院党委每年定期组织教工党员开展野外考察、野外授课活动,邀请青年教师党员编写《野外考察手册》,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实地讲解专业知识,丰富教师阅历和见闻,达到学用相长的目的。
通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融入了中心、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提升了教师爱岗敬业、忠于教育的决心,为他们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三、整合资源、服务地方,为学用结合搭好台
学院党委紧扣党和国家新形势、新要求、新举措,坚持“服务地方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在贵州省实施“两加一推”、“同步小康”部署的大背景下,主动思考、整合资源,与教职工党支部成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谋方向,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在“产学研”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依托“贵州省创新基地”、“贵州省人才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织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例,学院党委积极动员教师党员参与,并组织召开院内专家互评会,对申报项目进行预评审,完善申报材料。近两年,在地环学院和南方喀斯特研究院教职工党支部党员示范带头、通力合作及两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承担了施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工作,在支持地方、服务社会的征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工党员科研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各种科研实践的热情,自主申报科研项目的人数和项目也逐年增加,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比、学、赶、超”的目标之一。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校级表彰。近两年,获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50余人,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1项、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级二等奖1个、校级一等奖2个。师生之间通过紧密协作、共同参与各种科研实践,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得以体现,学生科研水平得以提升。
加快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服务手段、增比进位发展是推动学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助力教职工党支部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学院党委将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为抓手、以取得实际成效为目的,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和教职工党员在教学管理服务育人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折不扣地把主题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