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特色专栏>>正文

“同心导航”育人 “典型示范”引领共筑“全员育人”阵地

2015年10月10日 15:05  点击:[]

近年来,在贵州师范大学党委领导下,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以“三严三实”为主题,结合深化拓展“五先进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型”、“五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等进行统筹谋划,紧密围绕学院“全员育人”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的活动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工作协同推进的一系列活动,在切实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活动目的

为解决学院搬迁新校区等原因导致老师接触学生、与学生零距离相处的机会较少,缺乏与学生深入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学生全面成才;教师因教学科研任务、业务工作繁重和忙于职称职务问题不同程度忽视对学生教育引导;新进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方面不成熟影响学院教师队伍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党支部及其党员责任意识和传帮带意识不明显,作用发挥不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辐射力和覆盖面受限,进一步影响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问题,学院党委统筹谋划,确定以“‘同心导航’育人、‘典型示范’引领、共筑‘全员育人’阵地”为主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实施“同心导航”工程,构筑“全员育人”阵地

1.开展“院领导、专家、教授接待日”主题活动

学院党委积极探索搭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拓宽教书育人渠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2013年开始的“院领导、专家、教授接待日”活动已持续至今,参加接待的教师可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内容涉及专业学习与科研活动、考研与就业指导、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日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学生相关的其他问题。接待形式有个体辅导、集体答疑、座谈会、专题讲座等,目前已开展专题讲座30余场,接待学生2000余人次。

2.启动传、帮、带主题活动,发扬奉献优良传统

一是启动了“青年导师制”。为更好地加强对本科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学院2013年专门出台了《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兼职班主任、导师工作暂行规定》,规定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承担本科生兼职班主任、导师,配合专职辅导员开展好本班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引导、科研理念和职业定位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已有近30位青年教师担任了学院在校四个年级25个班的导师。通过近几年坚持,使很多专业态度不端正学生得到了及时引导,并带动本科学生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二是实行“老带新”教师培养制度。2014年,学院党委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实行“老带新”教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学、科研团队的形成,实现教师队伍质量的全面提升。其中,由各系负责指导教师帮带新教师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帮带关系的建立、帮带进程的督查和帮带情况的评估等;帮带内容包括了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科研申报等方面。帮教形式采取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帮带。帮带时间为一学年。凡进校时间不足一年的教师均为新教师,进校时间在一年以上尚未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可申请成为帮带对象。三是依托各类中心开展科研、服务社会,打造师生科研团队。近年,学院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建设有“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山地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独立建设“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校级如“水土保持中心”等平台。学院依托这些平台,立足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长期致力于喀斯特地区地质地貌、土地、水、生物、旅游等资源的评价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评价与规划、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园林景观设计、地图测绘等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利用上述平台建设,打造了学院高水平科研团队,促进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质与量的跨越式提升。四是组建学院“党建服务队”,服务地方做贡献。“党建服务队”主要由党员干部、教工支部委员、民主党派专家等层面老师组成。近两年,学院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对外服务活动,与县级中学联系,积极主动走出去,走进中学,与中学地理老师开展座谈,专家讲座、高考地理考前辅导等方式,目前已和黔东南州雷山县民族中学和毕节市金沙一中开展了党建服务活动,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积极支持和高度认可。

3.开展“同在党旗下”支部引领、党员引领活动

1)支部引领

一是行政党支部开展“师生心连心牵手服务”活动。2013年,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与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建立“师生心连心牵手服务群”,搭建了长效性的沟通桥梁,积极开展对学生的信息收集、疑问解答、学业指导、办事咨询活动。并按照“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个讨论”的思路,由学生管理队伍教师轮流提出讨论提纲,在群里发起大讨论,与学生交流思想心得和学习体会,旗帜鲜明的为广大本科学生指明努力方向、把握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建立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同时,行政教工党支部开展“手牵手、共成长”一对一引领活动。通过前期班级调研,全院共汇总帮扶对象32人。按照“手牵手、共成长”的原则,一个支部党员负责对口帮扶一个或几个(不超过3个)学生,要求参与的全体党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自身发展等诸多方面,主动联系、详细记录、思考方法、实践带动,力争让帮扶对象在具体帮扶的问题上有起色、有改变,达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二是教工党支部开展新生“专业咨询活动日”活动。在院党委指导下,专业教工党支部每年坚持对新同学开展一次党支部咨询活动,由各个专业党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党员,面对新生开展专业咨询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让新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打消困惑,尽快适应环境,转变角色,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研究生党支部“灯塔引领、同心向党”活动。通过引领本科生党团支部,研究生党员“认领”本科生同学的方式,深化“同做一个课题”,开展“同读一本书”、“同建一个集体”、“模拟一场面试”、“提高一项技能”、“培养一种兴趣”等活动,实现党建带团建,研究生党员带本科生成长成才的灯塔示范作用,有效的提升党员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真正发挥研究生党员“亮身份、显作用、树形象”的功能。四是通过本科生党支部“宿舍党建之窗”建设,把党组织工作阵地延伸到宿舍。借助获得的校级党建项目,在本科宿舍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宿舍党建之窗”,通过借阅书籍、开展党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把党建工作阵地延伸到学生宿舍。累计已开展活动10余次,200余人次在宿舍党建之窗借阅了书籍。

2)党员引领

在示范、服务、帮扶中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是“党员带群众”措施的核心要求,是学习践行党章的最好诠释,更是学生党员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形式。一是建立下班党员制度。党员对接责任班级,帮助班级开展“双学”活动,协助支部开展积极分子确定和入党推优等工作;二是开展党员述学活动。要求学生党员公开汇报学习工作情况,督促其自我完善、不断进取,要求其自我审视、自我总结,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三是采取党员亮身份接受群众监督。设立党员监督栏,每个党员照片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典型示范”引领,共建和谐集体

1.教师党员示范引领

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教师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争创佳绩。院长安裕伦同志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置“严”于胸,落“实”于行,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喀斯特研究院院长熊康宁教授带领“中国南方喀斯特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首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熊康宁同志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党委委员彭贤伟老师被评为2014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许多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他们的带领下,成功获批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贵州社会发展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现了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2014年地理学一级博士点开始招生,学科建设呈现出了强劲势头。同时,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每年纵横向科研经费均位列全校第一。

2.学生党员示范引领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在学生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13级研究生党员胡锋在校学习期间获学校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获“GIS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2011级本科生党员李崇淑主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学生科研课题各1项,先后获校级甲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十佳文明学子”、“五优党员”、“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12级本科生党员朱彤彤申报的《基于田野调查法的黔东南州苗族社会发展对婚恋观念的影响分析》项目获批2014年贵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在校期间先后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明德奖学金、甲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十佳文明学子”等荣誉。

3.优秀毕业生示范引领

搭建校友服务学生工作平台。学院定期开展“师兄师姐开讲啦”活动,邀请优秀校友返回母校,用他们成长经历,教育和激励在校大学生,发挥优秀毕业生示范引领作用。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4.劳动教育示范引领

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塑造独立自由人格的重要手段。学院搬至花溪校区后,通过在学生中采用“义务认领+助学承包”的模式,以班级义务认领、党支部义务认领和助学承包的形式对学院楼教室、过道、厕所、周围环境等,开展学生爱校护院的劳动教育示范引领活动。通过学生的努力付出,党员同学的示范带动,学院楼道干净明亮、廊道学生作品丰富、教室美化专业特色明显。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情感投入,提升了学生对校、院的积极认知,充实了自身精神生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强化了学生的爱校护院意识。学校领导对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成果予以肯定。同时,我院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在校报上专题刊登进行推广。

三、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通过创新主题实践活动的载体与方法,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形成了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体表现为:学院党委班子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更加务实团结,服务群众工作更加深入,得到了师生认可。学院党委先后两次获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在积极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党性得到了增强、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全面推动了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全院师生更加团结,学院学生培养各项工作得到了推动。近年来,学院年度考核名列前茅。2009年学院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获贵州省总工会授予的“全省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先进学习型组织”,同年获“贵州省职工书屋示范点”,2014年获“最美劳动者、最美生活画图”摄影大赛获优秀奖,2015年学院工会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多人获全国教学技能竞赛奖及省级“五一劳动”奖章。

(三)成功构建了学院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党员-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协同发力的“同心导航”工程,充分调动了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至今,学院学生共主持校级科研项目87项,院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学生400人次。

四、活动经验与启示

(一)创新活动载体,是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五先进一满意”、“五型”、“四化”党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高校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总载体,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主题实践活动载体,是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学院党委通过“同心导航’育人、‘典型示范’引领、共筑‘全员育人’阵地”主题活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院具体工作实际,有效地推动了学院中心工作的开展。

(二)围绕中心真抓实干,是党建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保障。学院党委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内容、范围和途经,真抓实干开展党建工作。在活动中,认真做好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关键。通过开展院领导、专家、教授、教师以及学生党员的引领,进一步深化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学院发展和学生培养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注重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在营造学院讲学习、强素质良好氛围的同时,引领学生立志成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