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近代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思潮纷然杂陈。五花八门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竞相登场,最终又都昙花一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传入中国不久的马克思主义,很快以其科学真理性,在同各种思潮的争鸣交锋中,站到了社会思想大潮的前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到这面旗帜下,指导中国革命不断打开新的局面。80多年后的今天,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社会思想更加纷繁多样。那么,我们是否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还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思想多样化怎么看2005年春天的北京,各种文化大餐琳琅满目。单看戏剧舞台上,从国粹京剧《杨门女将》到地方戏曲《变脸》,从话剧《雷雨》到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从儿童剧《Hi,可爱》到民族舞剧《红楼梦》,从经典芭蕾《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北京之夜不再单调,人们的文化生活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北京文化生活的状况,也是当今中国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个缩影。文化生活和社会思想密不可分,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折射着社会思想的多样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思想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从社会思想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应时而生,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既有进步向上的思想,又有反动落后的思想;既有正确科学的思想,又有偏颇谬误的思想;既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又有消极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级庸俗的思想。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本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虚而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从社会思想的性质上说,呈现出多元的格局:既有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还有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既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也有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还有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从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说,呈现出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经济在发展,体制在转轨,现代社会变化的节奏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地球变小了,时间变短了,国际国内八面来风,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更大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思想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决定了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应该看到,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不同观点的争鸣切磋,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创造活力。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将大大拓宽人们的视野,推动文化、理论等各方面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否认,在这种情况下,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滋长。比如,有人国家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欲望膨胀,追捧极端个人主义;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信念动摇,悲观失望,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信仰危机;有人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鼓吹多党制,主张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等。这些错误思想虽然不是主流,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会扰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一元化指导怎么讲1991年7月,当时的苏联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作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决定: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一决定的结局已很清楚:由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在苏共这次中央全会一个多月后,这个执政70多年的大党瞬间土崩瓦解,并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可以说,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苏共从反面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有人说,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产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呢?其实,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并不在于它产生时间的长短,而是决定于它正确与否。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全人类的最后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说话,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社会本义基本制度的中国,广大工人、农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总是不断地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本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它用简练的语言向世人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被束之高阁、藏之名山的学说,而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理论。100多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走向。虽然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才会兴盛;反之,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何去何从,人民将失去前进的方向。
引领多样化怎么引有人说,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会不会阻碍人们的创新精神,造成社会思想的单调和窒息?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我们讲用一元化引领多样化,并不是用一元化代替多样化。我们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但并不是无视社会思想多样化的趋向。既然如此,面对社会思想的多元、多样、多变,我们怎样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呢?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首先要坚持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要把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一条最根本的政治原则,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尽快形成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前进,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用一元化引领多样化,必须对社会思想状况有全面准确的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的矛盾很多,人们的思想困惑也很多。特别是各种社会思潮也风起云涌,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影响。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关键是要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面对社会思潮的纷繁多变,要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针对群众的特点和需求,作出深入分析和回答,把疑惑说明白,把道理讲透彻,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在对社会思潮进行疏导的过程中,要坚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清是非,明确界限,努力消除各种错误思潮对人们思想的消极影响。无论何种社会思潮,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要深入人心,也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个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引领社会思潮,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当前,社会思想文化活跃,广播、影视、报刊、图书等媒体特别是网络发展迅速,各种论坛、讲座、报告不胜枚举。这是社会思想丰富多样和学术繁荣的表现。对于这些思想文化阵地,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绝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给错误的、不健康的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必须依法加强管理,在规范、引导中使其健康发展,成为宣传科学理论、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讲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