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及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后,围绕会议精神,我们立足抓贯彻落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力度,为党员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定基础。到2004年底,我校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达到近万人。为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教育培养工作,我们构建了“两大系统”,即:党校分校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系统和网上党校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受限的“瓶颈”问题,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党校分校系统,为党员发展培养一支数量和质量相协调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1、重心下移,开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途径。近年来,随着校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积极申请入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党校原有的培训体制和培训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集中培训的任务。2004年底,我校在试点的基础上,采取建立党校分校的办法,拓宽入党积极分子渠道。现我校各院都成立了党校分校,从而形成了学校党校和院分党校相结合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新模式。分校成立以后每年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万人,超过原来学校党校三年教育培训的总和。为规范党校分校的教学和管理,校党校明确规定了党校分校的职责及任务、党校分校的设置及领导体制、教学和管理以及学员组织、教师和考核等内容。 2、实施分模块教学,突出教育针对性。由于参加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存在多元化的特点。校党校和各党校分校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及教学目的,实施分类教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培养新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为实施分模块教学,学校党校制定了《关于实施分模块教学的意见》,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分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和“双高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三个模块来进行,并分别制定了各模块的教学计划。分模块教学的实施,使我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形成梯次化、系统化教学体系,教育培训更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为了加强对各党校分校的管理,保征教育培养质量,我校制定了“五统一”标准,即“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统一证书”。统一计划,即由学校党校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各分校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统一教材,即各分校统一使用由我校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入党培训教材》,突出了针对性、强化了实效性;统一师资,即由学校党校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统一证书,即在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统一发放贵州大学党校证书。 二、构建网络党校系统,为党员发展培养一支结构和规模相适应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适应新形势,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模式。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在网络领域中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我校组织开发了网络党校管理系统。网络党校系统利用校园网络基础优势,把传统的党校教学模式转变为网络教学模式。该系统在网页上设计了“规章制度”、“网上党校”、“党史”、“网络考试”、“基础理论”、“思想交流”、“重要文件”、“学员风采”、“图片新闻”、“工作动态”等栏目。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阅读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了解党的知识,可以网上提问、网上查询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在网上考试、网上查询考试成绩;教师则可以网上布置、批改作业和回答问题、登录成绩、管理班级等。在网络上考试系统中,入党积极分子输入班级、用户名与密码后,进入考试系统,并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答题,考试完成后,计算机能够自动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评分。 网络党校系统的投入运行,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他们既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个别学习,也可以实现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同时,也缓解了师资、教室等资源紧张问题,为培养一支结构和规模相适应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奠定了基础。该系统的开发使用,实现了党校在网上的管理、教学、考试的全部功能,打破了党校过去基于时间、空间以及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而实行名额分配的“精英型”教育模式,提供了“普及型”的教育模式,打开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受限的瓶颈,让所有对党有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党,拓宽了党员发展的群众基础。 该系统运行以来,浏览网上党校的非党学生人数比学生党员人数还多,从而打破了原来对党的那种神秘感,缩短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省内外媒体的重视。《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新华社贵州分社曾先后进行过报道。该系统经科技部西南查询公司的查新,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并通过了贵州省社科规划办组织的省级专家评审。 三、基本成效 “两大系统”的构建,突破了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受限的瓶颈,为培养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供了基本保证。 党校分校系统的建立,适应了入党积极分子规模扩大的新情况,便于教学形式多样化,壮大了党校兼职教师队伍,拓宽了党校的教育培训渠道,也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重心下移,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把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和教育结合起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网络党校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党建工作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活动不再完全依赖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缓解了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克服了学生课程学习与党校学习之间的矛盾。 “两大系统”的构建,为党员发展工作遵守了坚实的基础。仅以我校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教育培训的数量为例,实施该系统以前,我校每年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仅3000人左右,而在实施该系统以后,每年“两大系统”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000人左右,确保了我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构建“两大系统”,丰富了党校教学的新形式,占领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搭建了党建工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党校办学规模,突破了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中入党积极分子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受限的瓶颈。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数量与质量、结构与规模上的协调发展。当然,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作者系贵州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