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特色专栏>>正文

兴学习之风 创学习型支部

2013年04月03日 08:50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党支部 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学科党支部在“筑基、蓄能、塑形”三大项目的强力驱动下,疾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快车道”上,启程、竞速、超越……

一、启程:围绕“三大主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学科党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以聚焦项目为抓手、以锁定责任为关键、以争创一流为突破,确立“三大主题”,使创建活动沿着正确的航向“启程”。

主题一:聚焦项目强素质。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项目建成精品”作为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重要途径,以提高党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习为基础,将党支部学习目标与学科“博士点”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教师的学习能力、理论素养、创新意识和工作效率,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教师、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

主题二:锁定责任重实效。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坚持“重心在教学、重点在支部、关键是党员”的原则,把全体教师作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科Q群和周五学习活动日“见面沟通,网络联动”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教师关注科研,注重教学的学习氛围,按照“有目标、有要求、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的“六有”工作要求,建立起支部工作体系。

主题三:争创一流促发展。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教学名师为愿景,以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学习型支部建设,坚持争创一流,强化教学质量,打造“三位一体”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型支部、学习型学科、学习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竞速:聚焦“三大项目”

我们着力聚焦“筑基、蓄能、塑形”三大项目,力求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教学科研工作的竞争优势。

“筑基”就是加强信念教育,筑牢思想基石。健全、完善和运用“基层小党课、网络大课堂”等载体,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培育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形成“重学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蓄能”就是加强科研,积蓄发展能量。开展“重视理论学习,夯实学科基础”的读书自学活动。找准活动的着力点,把活动的过程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达到学习理念好、学习风气好、学习效果好的“三好”要求。突出教学出质量、教改有创新、科研有突破等重点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岗位培训、暑期拓展等形式,构筑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新格局。

“塑形”就是加强作风建设,塑造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八比八学”活动:即比境界,党员带头率先学;比纪律,支部组织集中学;比素质,保证学时自己学;比务实,现场观摩谈中学;比创新,交流体会互相学;比协作,理论辅导结对学;比成效,走出一步参观学;比业绩,结合实际讲中学,

增强广大党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科学研究的本领,塑造党员良好形象。

三、超越:实现“三大目标”

围绕“强素质、增能力、促发展”三大目标,激发内在活力,打造学科优势,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学科发展的“助推器”。

构筑“人才高地”。学科支部把提高党员素质当作一项主要任务,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优化教师人才队伍,深化职业设计,强化岗位培训,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搭建平台。

创建“精品建设”。抓好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实践三项重点工作,实现能力发展与服务水平同步。近年来,学科组完成教育部“精彩一门课”、教育厅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多名教师获明德教师奖、教学名师奖、本科和高职教学质量奖,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发动机”。

突破“发展瓶颈”。我们以申报科研课题为契机,促进和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学科组获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专项课题、10余项教育厅及学校各类课题。在项目申请及立项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及时地完成了项目建设,有效增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

关闭